-
260靈修 2月19日:馬太福音第18章
在開始今天的讀經與默想之前,先用幾分鐘整理出一個“神聖空間”。將任何書籍、雜誌等拿開,關掉電腦,音樂等等;全神貫注地與神相約。 可以先作個禱告,請求神對你說話,向你顯現,並幫助你更多認識神,且明白神對你的旨意。 最好能將全章略讀一遍,再專注於以下經文段落: 15 “如果你的弟兄犯了罪(“犯了罪”有些抄本作“得罪你”),你趁著和他單獨在一起的時候,要去指出他的過失來。如果他肯聽,你就得著你的弟兄。 16 如果他不肯聽,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好使一切話,憑兩三個證人的口,可以確定。 17 如果他再不聽,就告訴教會;如果連教會他也不聽,就把他看作教外人和稅吏吧。 18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在地上捆綁的,在天上也被捆綁;你們在地上釋放的,在天上也被釋放。 19 我又告訴你們,你們當中若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為甚麼事祈求,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20 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我就在他們中間。” 21 那時,彼得前來問耶穌:“主啊,如果我的弟兄得罪我,我要饒恕他多少次?七次嗎?” 22 耶穌對他說:“我告訴你,不是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七十個七次”或譯:“七十七次”)。 23 因此,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的僕人算帳, 24 剛算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欠下六千萬銀幣的人來。 25 他沒有錢償還,主人就下令叫人把他和他的妻子兒女,以及一切所有的都賣掉,用來償還。 26 那僕人就跪下拜他,說:‘請寬容我,我會把一切還給你的。’ 27 主人動了慈心,把那僕人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 28 那僕人出來,遇見一個欠了他一百個銀幣的僕人,就抓住他,扼著他的喉嚨,說:‘把你欠我的錢還給我。’ 29 那和他一同作僕人的就跪下求他,說:‘請寬容我,我會還給你的。’ 30 他卻不肯,反而把他帶走,關在監裡,等他把所欠的還清。 31 其他的僕人看見這事,非常難過,就去向主人報告這一切事情。 32 於是主人叫他來,對他說:‘你這個惡僕,你求我,我就免了你欠我的一切。 33 難道你不應該憐憫你的同伴,好像我憐憫你一樣嗎?’ 34 於是主人大怒,把他送去服刑,等他把所欠的一切還清。35 如果你們各人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的天父也必這樣待你們。” 默想: 耶穌以一個比喻來回答彼得提出有關饒恕的問題,並為饒恕提出最強有力的動機。這對我們有很大的提醒,當弟兄姐妹重復多次傷害我們後,我們的心就變得僵硬;但神我們的主宰,卻早已饒恕了我們全然無法償還的罪債。 有誰是你到現在仍然很不容易饒恕的人?思想你從神所得的饒恕,想像你是比喻中第一個欠了巨額的僕人,求神賜下饒恕別人的恩典給你,來徹底地饒恕此人。 禱告與筆錄: 繼續安靜在神面前聆聽神,並將你的的思想、問題、觸動你的字、詞、圖畫,或是與神的禱告,寫在你的靈程筆記簿上面。
-
260 Devotional, Feb. 18 Matthew Ch. 17
Before you begin, take a few moments to find and create for yourself a quiet space. You can turn off your phone and close any chat or other things that might interrupt your time. Give your time and attention wholly to God for the next while. You might say a prayer, inviting God to speak…
-
260靈修 2月18日:馬太福音第17章
在開始今天的讀經與默想之前,先用幾分鐘整理出一個“神聖空間”。將任何書籍、雜誌等拿開,關掉電腦,音樂等等;全神貫注地與神相約。 可以先作個禱告,請求神對你說話,向你顯現,並幫助你更多認識神,且明白神對你的旨意。 最好能將全章略讀一遍,再專注於以下經文段落: 1 過了六天,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弟弟約翰,領他們悄悄地上了高山。 2 耶穌在他們面前改變了形象,臉好像太陽一樣照耀,衣服潔白像光。 3 忽然,摩西和以利亞向他們顯現,跟耶穌談話。4 彼得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如果你願意,我就在這裡搭三個帳棚,一個為你,一個為摩西,一個為以利亞。” 5 彼得還說話的時候,有一朵明亮的雲彩籠罩他們,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 6 門徒聽見了,就俯伏在地上,非常害怕。 7 耶穌前來,摸著他們說:“起來,不用怕。” 8 他們抬起頭來,看見只有耶穌自己,沒有別的人。 9 他們下山的時候,耶穌吩咐他們:“人子從死人中復活以前,你們不要把所看見的異象告訴人。” 10 門徒就問他:“那麼經學家為甚麼說,以利亞必須先來呢?” 11 他回答:“以利亞當然要來,並且復興一切。 12 但我告訴你們,以利亞已經來了,可是人們卻不認識他,反而任意待他。照樣,人子也要這樣被他們苦待。” 13 這時門徒才領悟,耶穌是指著施洗的約翰說的。 默想: 彼得、雅各,和約翰三個人在高山上親眼目睹了一件非常特殊的事件,他們俯伏在變相的耶穌面前。當他們抬頭時,「看見只有耶穌自己,沒有別的人」。這是何等奇妙的山頂經驗!在耶穌耀眼的亮光中,在燦爛的雲彩遮蓋中,在宣佈耶穌是神的愛子的聲音中,他們窺見了耶穌的榮耀。因此他們就全然地、深層地沉浸在敬拜的當中。 回想你信主的歷程中,你是在什麼情況下承認「耶穌是超越一切,我應當聽從祂」?神怎樣向你宣佈:「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當時有怎樣的回應? 禱告與筆錄: 繼續安靜在神面前聆聽神,並將你的的思想、問題、觸動你的字、詞、圖畫,或是與神的禱告,寫在你的靈程筆記簿上面。
-
260 Devotional, Feb. 17 Matthew Ch. 16
Before you begin, take a few moments to find and create for yourself a quiet space. You can turn off your phone and close any chat or other things that might interrupt your time. Give your time and attention wholly to God for the next while. You might say a prayer, inviting God to speak…
-
260靈修 2月17日:馬太福音第16章
在開始今天的讀經與默想之前,先用幾分鐘整理出一個“神聖空間”。將任何書籍、雜誌等拿開,關掉電腦,音樂等等;全神貫注地與神相約。 可以先作個禱告,請求神對你說話,向你顯現,並幫助你更多認識神,且明白神對你的旨意。 最好能將全章略讀一遍,再專注於以下經文段落: 13 耶穌來到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地區,就問自己的門徒:“人說人子是誰?” 14 他們回答:“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也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 15 他問他們:“你們說我是誰?” 16 西門.彼得回答:“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兒子。” 17 耶穌對他說:“約拿的兒子西門,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人(“人”原文作“肉和血”)指示你的,而是我在天上的父啟示你的。 18 我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在這磐石上建立我的教會,死亡的權勢(“死亡的權勢”原文作“陰間的門”)不能勝過他。 19 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你在地上捆綁的,在天上也被捆綁;你在地上釋放的,在天上也被釋放。” 20 於是耶穌吩咐門徒不可對人說他就是基督。 21 從那時起,耶穌開始向門徒指出,他必須往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和經學家許多的苦害,並且被殺,第三天復活。 22 彼得就把他拉到一邊,責怪他說:“主啊,千萬不可這樣,這事一定不會發生在你身上的。” 23 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到我後面去!你是絆腳石,因為你不思念 神的事,只思念人的事。” 24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如果有人願意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25 凡是想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但為我犧牲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26 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好處呢?人還能用甚麼換回自己的生命呢? 27 人子要在父的榮耀裡和眾天使一同降臨,那時他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28 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有嘗過死味以前,必要看見人子帶著他的國降臨。” 默想: 門徒與耶穌一起有一段時間,祂必須裝備門徒認識神的國度。門徒震驚於耶穌為要完成使命所需付上的代價,以及祂對門徒的要求。 耶穌在16-19節稱讚彼得,但23節耶穌卻斥責他。彼得不欲耶穌死於十架,因此希望耶穌躲開。但耶穌嚴厲地斥責彼得,因他並非從神的角度來看這件事。 我們身為主門徒的,都當學習以神的眼光來看自己的生命,並「背…十字架來跟從」。這並不是說,我們都要被釘十架;其實,大多時候,我們的十架並非代表受苦或死亡,乃是代表神對我們每個人的計劃與目的,我們需要學習耶穌一樣,發掘神的旨意,並將神的旨意實踐出來。 我們可能以為遵行神的旨意,就會「喪掉生命」。其實,只有在每天生活中遵行神的旨意,我們才能「得到生命」,並且是更豐盛的生命。 耶穌「得與失」的教導(25-26節),對你自己目前的生活優次,有什麼提醒? 禱告與筆錄: 繼續安靜在神面前聆聽神,並將你的的思想、問題、觸動你的字、詞、圖畫,或是與神的禱告,寫在你的靈程筆記簿上面。
-
260靈修 2月14日:馬太福音第15章
在開始今天的讀經與默想之前,先用幾分鐘整理出一個“神聖空間”。將任何書籍、雜誌等拿開,關掉電腦,音樂等等;全神貫注地與神相約。 可以先作個禱告,請求神對你說話,向你顯現,並幫助你更多認識神,且明白神對你的旨意。 最好能將全章略讀一遍,再專注於以下經文段落: 1 有法利賽人和經學家從耶路撒冷前來,問耶穌: 2 “你的門徒為甚麼違背古人的傳統,在飯前不洗手呢?” 3 耶穌回答:“你們又為甚麼因你們的傳統,違背 神的誡命呢? 4 神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被處死’。 5 你們卻說:‘人若對父母說:“我應該給你們的,已經作了獻給 神的禮物”, 6 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了。’你們因為你們的傳統,就廢棄了 神的話。 7 偽君子啊,以賽亞指著你們說的預言說得好: 8 ‘這人民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 9 他們把人的規條當作道理去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徒然。’” 10 耶穌叫群眾前來,對他們說:“你們要聽,也要明白。 11 進到口裡的不能使人污穢,只有從口裡出來的,才能使人污穢。” 12 門徒前來告訴他:“法利賽人聽了這話很生氣,你知道嗎?” 13 耶穌說:“所有不是我天父栽種的植物,都要連根拔起來。 14 由得他們吧!他們是瞎眼的,卻作了嚮導;如果瞎子領瞎子,二人都會跌進坑裡。” 15 彼得說:“請你給我們解釋這個比喻吧。” 16 耶穌說:“你們還是不明白嗎? 17 難道不知道一切進到口裡的,是進到肚腹,然後排泄到外面(“外面”或譯:“廁所”)去嗎? 18 但從口裡出來的,是發自內心,才會使人污穢。 19 因為從心裡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淫亂、偷盜、假見證和毀謗。 20 這些才會使人污穢,不洗手吃飯卻不會這樣。” 默想: 從耶路撒冷來的代表向耶穌挑戰,說耶穌沒有教導祂的門徒在吃飯前“洗手”。這個洗手不是為乾淨的緣故,而是為禮儀上的潔淨。他們根據舊約的條例,認為“潔淨”是一種禮儀上的純淨,使得一個人可以接近、敬拜神。法利賽人與律法師將這些規條制定成許多管理禮儀純淨的法規,並將這些法規視為與聖經有同等的重要性。 耶穌直接的攻擊這整個潔淨的觀念,祂教導門徒說,“進到口裡的不能使人污穢”;真正使人不能前來敬拜神的,乃是那些“從口裡出來的,才能使人污穢”。 你是否也像法利賽人,專注外表的裝扮,卻忽略內在的潔淨;嚴守律法——各項規定守則,卻不看重對主的忠心,以及對聖靈的敏銳感? 仔細讀耶穌在19節所列的各種罪,求至高聖潔神的光,照亮你的內心,讓你看見自己裡面的污穢、黑暗;求神赦免,並將內心洗滌乾凈。 禱告與筆錄: 繼續安靜在神面前聆聽神,並將你的的思想、問題、觸動你的字、詞、圖畫,或是與神的禱告,寫在你的靈程筆記簿上面。
-
260 Devotional, Feb. 14 Matthew Ch. 15
Before you begin, take a few moments to find and create for yourself a quiet space. You can turn off your phone and close any chat or other things that might interrupt your time. Give your time and attention wholly to God for the next while. You might say a prayer, inviting God to speak…
-
260靈修 2月13日:馬太福音第14章
在開始今天的讀經與默想之前,先用幾分鐘整理出一個“神聖空間”。將任何書籍、雜誌等拿開,關掉電腦,音樂等等;全神貫注地與神相約。 可以先作個禱告,請求神對你說話,向你顯現,並幫助你更多認識神,且明白神對你的旨意。 最好能將全章略讀一遍,再專注於以下經文段落: 22 耶穌立刻催門徒上船,叫他們先到對岸去,他卻留下來叫群眾散開。 23 他解散了群眾,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他還是獨自一人在那裡。 24 那時門徒的船已經離岸數公里,因為逆風,被波浪沖擊。 25 天快亮的時候(“天快亮的時候”原文作“夜裡四更天”),耶穌在海面上向他們走過去。 26 門徒見他在海面上行走,就很驚慌,說:“有鬼啊!”並且恐懼得大叫起來。 27 耶穌立刻對他們說:“放心吧!是我,不要怕。” 28 彼得對他說:“主啊,如果是你,讓我在水面上到你那裡去。” 29 他說:“來吧!”彼得就從船上下來,行在水面上,走向耶穌那裡去。 30 但他一見風浪就害怕,快要沉下去的時候,就呼叫:“主啊!救我!” 31 耶穌馬上伸手拉住他,對他說:“小信的人哪,為甚麼疑惑?” 32 他們上了船,風就平靜了。 33 船上的人都拜他,說:“你真是 神的兒子。” 默想: 圍繞耶穌的事件快速的發生,施洗約翰被斬頭,耶穌行神蹟餵飽五千人,並在水面上行走。但是官方的敵意更加惡化。 耶穌為什麼叫彼得(及我們)走到水面上?彼得在什麼時候開始下沉?為什麼是這個時候而不是一早就沉? 你什麼時候最容易將眼目轉離主,而跌在懷疑低谷中? 33節門徒都拜耶穌,並說,“你真是 神的兒子。”你留意看這件事情,或你自己的遭遇時,有什麼事情會引你向耶穌下拜?當你再次受試探懷疑神的時候,這些事情會怎樣幫助你持守對耶穌的信心? 禱告與筆錄: 繼續安靜在神面前聆聽神,並將你的的思想、問題、觸動你的字、詞、圖畫,或是與神的禱告,寫在你的靈程筆記簿上面。
-
260 Devotional, Feb. 13 Matthew Ch. 14
Before you begin, take a few moments to find and create for yourself a quiet space. You can turn off your phone and close any chat or other things that might interrupt your time. Give your time and attention wholly to God for the next while. You might say a prayer, inviting God to speak…
-
260靈修 2月12日:馬太福音第13章
在開始今天的讀經與默想之前,先用幾分鐘整理出一個“神聖空間”。將任何書籍、雜誌等拿開,關掉電腦,音樂等等;全神貫注地與神相約。 可以先作個禱告,請求神對你說話,向你顯現,並幫助你更多認識神,且明白神對你的旨意。 最好能將全章略讀一遍,再專注於以下經文段落: 1 那一天,耶穌從房子裡出來,坐在海邊。 2 有很多人聚集到他那裡。於是,他上船坐下來,眾人都站在岸上。 3 他用比喻對眾人講了許多事,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4 撒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小鳥飛來就吃掉了。 5 有的落在泥土不多的石地上,因為泥土不深,很快就長起來。 6 但太陽一出來,就把它曬乾,又因為沒有根就枯萎了。 7 有的落在荊棘裡,荊棘長大了,就把它擠住。 8 有的落在好土裡,結出果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9 有耳的,就應當聽。”…… 18 “所以你們要聽這撒種人的比喻。 19 凡是聽了天國的道卻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撒在他心中的奪去。這就是撒在路旁的。 20 那撒在石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歡喜喜地接受, 21 可是他裡面沒有根,只是暫時的;一旦為道遭遇患難,受到迫害,就立刻跌倒了。 22 那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有今世的憂慮和財富的迷惑把道擠住,結不出果實來。 23 那撒在好土裡的,就是人聽了道,又明白了,結出果實來,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默想: 耶穌對困惑的群眾說了一系列的比喻,祂又對門徒說了另一系列,祂並解釋神國的道理。 這段經文中的比喻清楚說明,人是否接受福音要視乎土壤的好壞,也就是領受者的心的情況。種子和撒種的都是一樣,但是土壤卻不同。許多人不接受耶穌的信息,但那少數接受的人,就結出豐碩的果子來。 有什麼憂慮有可能妨礙你在基督裡的成長?你如何脫離這些“荊棘”? 怎樣可以幫助信徒向下紮根,不致脫離信仰?你的根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耶穌期望信徒結出怎樣的“果實”?你怎樣可以增加自己的“生產力”? 禱告與筆錄: 繼續安靜在神面前聆聽神,並將你的的思想、問題、觸動你的字、詞、圖畫,或是與神的禱告,寫在你的靈程筆記簿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