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s Church 教會在過去的五年來,每年夏天都安排一些短宣隊伍到那兒。今次短宣隊的主要目的是參觀在肯雅的兩所孤兒院,和幫助建造一座在烏干達一個孤兒院場址內的教堂。團隊的成員大概有20人,最年輕的是一位18歲的少女,最年長的是一位80多歲的老婆婆。這團隊包羅了不同的種族背景、不同年紀的人。雖然無論年齡上、文化背景很多元化,但是感謝神,我們之間的關係非常和洽。我們也慶幸成為這短宣隊的一份子。
神的作為實在奇妙。2011年初,我倆新婚不久,我們祈求神給我們那年參與一次短宣。我們完全不知道到頭來我們會在什麼時候成行,也不知道神會帶領我們到那裡去。我們其實對某些地方特別有負擔:芷茵渴望能為孤兒盡一分力,秉哲小時在電視上看過一些非洲的飢餓的兒童。這情景一直沒有隨年月而磨滅。他知道他們需要幫助。芷茵希望把愛和歡樂帶給那些無父母的小朋友。
我們把這異象和萬民堂的蕭師母分享。她馬上推薦我們去見Cathy 和Al. 他們二人正籌備2011的短宣。時間配合得再好沒有的了。跟著來的幾個月我們慶高彩烈的預備我們的非洲之旅:包括和弟兄姊妹分享這消息、接種了好些防疫的 注射,和為孤兒院籌款。很多弟兄姊妹都熱切地給我們經濟上和禱告上的支持,也有人願意送我們到機場登機。
啟程前我們忙於做的事就是預備好我們要帶去給那裡的老師和兒童的一些物品。這些包括了文具、衣服、鞋子、手提電腦、手機等(見圖片)。基於人道的理由,我們每人可以多帶兩個旅行箱。出發前我們看到我們要攜帶登機的,以為已經很多的的了。誰知抵步後才知道我們帶的並不足夠,但願我們帶多些。
我們的第一個目的地是肯雅首都內羅畢,轉了兩程飛機到達機場,卻發現到芷茵的行李失了。她有點不開心,因為她的衣物和日用品都在裡面。幸好神有供應:團友帶來的兒童衣物中有衣服可以供她替換。在我們到內羅畢的第三天,他們找到了芷茵的行李。
我們訪問的第一個孤兒院叫Cheryl’s Children Home.那兒收容約300 個學生,其中百分之七十是孤兒。學校很簡陋,連一個像樣的洗手間也沒有。直至兩年前他們才有足夠的錢起些洗手間。由此你可以想像得到他們的物質供應是非常缺乏。他們吃的包括了米、豆、和稀飯. Cheryl’s 的兒童有些時候一天都沒有東西吃。所以無論在體型上、在心智發展上, 他們都受影響。但這一切剝奪不了他們敬拜神的喜樂。(參看第三張照片)。
我們團隊邀請Cheryl 的教職員和我們吃晚飯,並且有機會和他們作一些交流和分享。那校長(headteacher)告訴我們說,為了節省交通費開支,他每天清早六時就要出門步 行約十公里的路回校去上課。雖然他們面對種種的缺乏和困難,但他們都充滿愛心,盡心盡力的去教好孩子。
我 們在內羅畢 的第二天,探訪了一個叫Kibera的貧民窟。這足以促使你生命轉變的經驗真叫你大開眼界。我們總共探訪了四個家庭。我們帶給他們一些食物,傾聽他們的故 事,也和他們一齊祈禱。到這地方以前我們也聽過關於第三世界的故事,看過一些相關的圖片,但料不到親臨此地會有這樣轟動的感受。那裡的居住環境很糟,房屋 都是亂七八糟的胡亂搭成。這裡沒水、沒電,五、六個人可以擠在比北美洲一間睡房還要小的地方住。貧民窟四週滿佈垃圾,臭氣薰天。此外人身安全也是一個問 題。很多的毒品拆家和罪犯都聚居這裡。我們一出一入都有手持機關鎗的警衛荷槍實彈的和我們在一起,以策安全。
當我們在貧民區的時候,我們有些隊員派些曲奇餅給那裡的兒童,滿以為這些飢餓的孩子會把餅全擠進口裡。卻料不到有一個孩子竟然把他所僅有的兩塊餅的其中一塊分給秉哲吃,真叫人感動。這孩子可能大半天, 甚至是好幾天都沒有吃過東西了,卻能這樣無私的和別人分享。
我們到的第二所肯雅孤兒院叫Mully Children’s Family (MCF), 這是一間非謀利、沒有政治背景、不隸屬於政府的一個基督徒組織。孤兒院在約20 年前建成,己經見証了約6,000 個小孩的成長。這些小孩包括街童、被父母遺棄的兒童、孤兒、身有殘疾的孩子。
MCF的始創人Charles Mulli 從前也是一個街童,他被他的父母拋棄。神的恩典帶他認識到耶穌,並且有機會讀書。他後來成為了一個成功的商人,生活豐阜。但神呼召他,叫他放棄他所有的來服事街童。於是,他建立了MCF. MCF 從無到有,發展到現在的五所孤兒院。Mulli 除了照料兒童外,也為一些單親的媽媽和寡婦提供一些技能課程,例如剌繡班和其他的職業訓練班,使她們可以憑自己的能力謀生,不至淪為娼妓。我們沒有機會碰到Charles Mulli 本人,但他的話語,給我們留下深深的印象:
『豐盛的生命是一個被改變的生命。如果一些露宿街頭的人奉獻他的生命給耶穌和決定幫助別人,這就是豐盛。他們從街角去到神可以用他們的地方。但如果一個富有的人變得更富有,這怎能算是豐盛。,又或者你已是不愁吃的,穿的,只是要吃得更好,穿得更好,這也不算得是豐盛。但如果一個人被罪和撤但捆綁,現在得到了自由,去過神喜悅的生活,這就算是豐盛。如果一個被人欺壓的娼妓,得脫離這樣的生活而為主耶穌而活,這也是豐盛。他的生命得著改變,這就是富有、豐盛的生命。』(Charles Mulli)
Charles Mulli 提醒我們活著的目的。在北美洲,大多數人一生奮鬥的目的不外乎是讀好書,找一份薪水不菲薄的工作,結婚,生子,買房子,買 汽車,然後工作要往上爬,房子汽車都要換大些…然後退休。究竟我們為什麼而活?為名?為利?為了享受生活,還是把我們的一生獻給我們的造物主,我們的神,容讓祂按祂的旨意來使用我們?Charles Mulli 的例子是我們的一個提醒,一個鼓勵。神用他作了一個美好的見證。
在肯雅停留了五天後,我們的團隊飛往烏干達的坎帕拉. 我們到坎帕拉 的主要目的為了在Watoto 的一個營地豎立一幅教堂的牆。
Watoto 可能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孤兒院。Watoto 孤兒院的異像是三個”R”,那就是 “Rescue”(拯救,拯救每一個人), “Raise”(興起,興起每一個成員作為他們自己生活圈子裡的領袖),”Rebuild”(重建,從而重建他們的國家)。
我們到坎帕拉 的第二天是星期日,我們團隊參與Watoto Central Church 的主日崇拜。崇拜是上午十時才開始,可是我們在九時三十分左右到達教堂時,便看到排隊入教堂的很長很長的人龍,可見烏干達基督徒對神那種如鹿渴慕溪水的態度。他們不單是準時,而是殷切的要進入神的殿去敬拜祂。
崇拜後我們探訪Watoto Bulrushes, 這是為嬰兒而建的一所孤兒院。我們在那裡餵嬰兒,和他們玩,一下子就渡過了幾小時。這些嬰兒都是需要特殊醫療照顧的。例如有一個嬰兒經常痙攣,但當有人抱起他時,那些痙攣就自動的停了。這些嬰兒需要的不單是一些基本物質上的需要像食物,和一個可蔽體的地方。他們更需要的是愛;人與人之間的愛和關懷。
在烏干達餘下的日子我們做了些體力勞動的工作。每天早上九時到下午四時期我們都留在建築地盤裡。專業的砌磚工人給我們講解和示範怎樣砌磚,例如兩磚之間應留多少空隙,須填上多少英泥等。每天我們大概安放三至四行磚。由於我們團隊的人都沒有建築的經驗,所以其實對他們幫助不大。專業的工人比我們快三、四倍。但他們對我們很有耐性和容忍。地盤工作不容易,我們也不習慣這樣的體力勞動。舉個例來說:一個當地十六歲的男孩就很輕易的把秉哲(Johnathan) 比了下去。
參與建造Watoto教會的牆最重要的不在乎我們實際上砌了多少行磚,重要的是我們能夠藉著這些和當地的人建立關係。這好像我們和神建立關係一樣;神大概不很計較我們實際上為祂做了多少,也不計較我們在事工上參與的範圍和參與的程度。神關心的是我們能不能藉著這些來建立我們和祂的關係。這是神期望我們要做的。
在非洲兩個星期很快的過去了。很多時我們會聽到第三世界和發展中國家的人和事,感覺總是遙遠,這次我們親身體驗到他們如何過活。神關心和愛每一個人。我們在北美洲有物質很豐富的生活,我們有沒有為生活不如我們的施與援手? 深深希望這次的體驗能喚起我們對在非洲弟兄姊妹需要的留意。